少言寡语,沉默是金。在群体中,许多人常犯的错误是“急于表达”,而且声音洪亮。他们认为自己的观点独树一帜,会引起他人注意;主动发言,多几句奉承,能拉近关系;坦露心声,显示热情......但这些都只是你的一厢情愿。观察一些大型会议,你就会发现,最后发言的人往往是受人尊敬的长者。他们能够根据之前的讨论,提出明确的观点,赢得大家的认同。再想想,如果你听到乌鸦在耳边不停地叫,蟋蟀在屋角不停地鸣,你是否会感到不耐烦?听一群人喋喋不休,也是同样的道理。俗话说:“盐多了咸,话多了烦。”要想给人留下好印象,那就少说几句,并且礼貌地倾听他人。更不要毫无保留,你的家事、私事,别人可能并不感兴趣。话少了,思考的时间多了,为人处世也更加优雅从容。
减少求助他人,专注于自我提升。
许多人看到亲戚带着礼物去拜访富人,而不是自己,便心生怨恨。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亲戚的行为恰好说明了一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是价值的交换。如果你没有价值,即使送礼物给别人,也无济于事,邀请人吃饭,人家可能还不来呢。
如果你有价值了,自然会有人找你,也会有共同获利的圈子。
如果你想被人追捧,就变成太阳,充满正能量,给予人光芒;如果你想被人亲近,就变成花朵,散发芬芳。
看到那些人际关系良好,人气旺盛的人,你不要嫉妒和仇视,而是观察他们有什么长处,值得你学习。
从优秀的人身上汲取智慧,然后提升自己。那么你也会变成优秀的人,自然获得优秀的社交关系。
读书、努力工作、好好赚钱、经营家庭,都可以是社交的基石。
未雨绸缪,冷庙烧香。
许多人习惯于这样:当某个亲戚得到提拔,便立刻带着礼物去拜访;某个朋友发财了,便马上联系并请吃饭,希望能够“沾光”。然而,当别人已经成功,超越你一大截时,你再去交往,这种关系是不对等的,对方甚至会认为你“太势利”。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一帆风顺,有低谷也有顶峰。聪明的人,在顶峰时考虑低谷时的应对之策;在低谷时,规划如何致富,走上顶峰。《黄帝内经》中说:“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等到别人达到顶峰,你才去巴结,为时已晚。你只是在临渴掘井而已。
良好的社交方式,是冷庙烧香。也就是说,在别人困顿时,你就伸出援手,哪怕只是几句鼓励的话语。你的温暖,会让对方深受感动。当别人拥有一切时,自然会想起你曾经的帮助和鼓励,这种关系便能长久维持。
例如,一个穷亲戚要去外地谋生,连路费也发愁。你给他提供一些路费支持。等亲戚发达了,你便成了他的贵人。追求权势的社交方式早已过时,且常被真正有成就的人所厌恶,不如冷庙烧香。
少去打扰,平淡相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保持最初的美好状态,彼此间保持一定的好感。避免过多的交往和过于亲近,以免产生反感。记住,君子之交淡如水。
举个例子:你一大早就遇到一个熟人,互相问候“早安”,内心感到愉悦。但如果一整天你多次遇到同一个熟人,从早上的问候到中午共餐,再到傍晚的偶遇,甚至夜晚在楼道里再次相遇,那就显得有些“尴尬”了。
与需要交往的人保持适当的距离。偶尔问候一次,看看是否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逢年过节时适当走动,以示礼貌。对于对方的家庭情况,不要过分追问。
孔子的七世孙孔穿,曾遇到辩论家公孙龙。公孙龙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白马非马”论断,并举例说明仆人有三只耳朵,还对孔子的学说进行了一番剖析。孔穿没有反驳,只是默默起身离开。第二天,孔穿才对平原君说:“人有三只耳朵,这是事实吗?”公孙龙的热情最终令人反感,还不如保持在“久仰大名”的状态。
人与人之间,最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恼。不如保持冷淡,让聚散随缘。
保持距离,尊重隐私。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喜欢亲近,有些人则更倾向于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于那些喜欢亲近的人,我们应当保持适度的热情,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度介入他们的私生活。而对于那些保持距离的人,我们则应尊重他们的选择,不要强求。正如水一样,它能够滋养万物,但又不会侵入任何空间。君子之间的交往,就像水一样,能够给予对方支持和帮助,但又不会给对方带来压力。小人之间的交往则像甜酒一样,开始时甘甜,但时间久了就会变质,最终可能伤害彼此。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当学会保持适当的距离,尊重他人的隐私,这样才能够建立起长久和谐的关系。
诚信为本,言行一致。在人际交往中,诚信是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应当做到言出必行,行必有果,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如果一个人总是言而无信,那么他很快就会失去朋友和合作伙伴。诚信不仅仅是对他人的一种承诺,更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言行一致,意味着我们的行为要与我们的言语相符,不能说一套做一套。通过诚信和言行一致,我们能够在人际交往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起长久的信任关系。
社交是一门技术活,需要学习并进行长期规划。
做人,既要与人共享利益,又不能趋炎附势;
既要进行交流,又不能喧宾夺主;
既要享受饮食,又不必混迹于繁杂的饭局;
既要乐于助人,又不能越俎代庖。
既要深交,又要保持距离;
既要言出必行,又要行必有果。
从古训中汲取养分,能够减少弯路,洞察人情世故的发展趋势。
少说多听,提升自我,注重长远,保持适当的距离,言行适度,反而能更好地维护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