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30而立是什么意思(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4 10:36:46    

一:“三十而立”,立的究竟是什么?

在《论语》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就是指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世。

很多人听到三十而立这四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成功,一个人成功了才能立得起来,当他的物质丰富,有足够的地位和权势时,在这个社会才有立足之地。

将成功当做三十而立的标准,没有人会产生任何质疑,这看似没什么问题,但是这个价值观,却是让一代又一代人丧失在物欲横流之中的罪魁祸首,也误导了一代又一代人。

小时候上学,我们总会写到这样一篇作文《我的理想》。

很多人都会写“我长大要当科学家”,“我长大要当警察”,“我长大要当老师”等等,其实这只是给自己立了一个志向,这只是自己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立志”。

那么真正的“立志”是什么呢?那就是自己的人格。

而这也是三十而立的答案,三十而立,立的根本不是物质,而是自己的人格,如果在三十岁的时候,一个人还没有学会怎么去生活,还没有给自己树立正直的品行,纵然有再多的财富,也不过是受物欲蛊惑的傀儡,哪有资格说自己三十而立。

所以不要用职业,身份,财富,地位,名气,当做自己三十而立的标准,而且这也只是外在的东西,而不是自己内心的东西。

一个人在三十岁时的物质状态并非是他所具备的,而是他所拥有的,一个人有什么和他本身是什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一个人在30岁的时候哪怕很富有,也只能说这些东西是他拥有的,比如说他是一个官员,或者他是一个非常有钱的老板,只有他内心拥有的东西,才算是他自己本身的。

而且外在拥有的物质层面的东西也会随着时间变化和消失,而人格却不会,不管外在的东西如何变化,内在的人格都是相对恒定的,也是永远不可能被剥夺的。

王阳明晚年在老家讲学的时候,有一次跟学生谈起早年的入道经历,王阳明就说这样一句话:“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坚信人人都可以成圣人,每个人便都有一种责任感。

而王阳明的这句话,就是让一个人立志的智慧。

二:人格,和人生的关系及作用

很多人之所以提及三十而立就想到成功,想到物质,就是因为大家都忽略了人格对于人生的作用,世间大多数人其实都是乌合之众,缺乏了独立的思考和深入心灵的智慧,他们看到的都是肤浅的层面。

就好像所有人都认准一件事情:物质能够让自己生活的更好。

但是没有人会明白,人格才是人生的真正根本,也是决定了人生最终状态的东西。

一个人只有物质,没有人格,他会活得非常痛苦空虚,而且最重要的是,失去了人格,也守不住物质,即便侥幸或者通过阴险狡诈的手段获得物质,也难以长久的守住。

而人的一生活,是快乐还是苦闷,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德行塑造和谐的人生状态,在人生独处或者融入人群的时候,是否能够更舒服和谐,人格也是决定这一切结果和现象的根源。

我们总觉得人和人的脾气秉性应该也差不多,但是每个人都有性格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会造成他在面对不同情况时做出的不同反应。

即便是同一群人,面对同一个事物,他们每个人也会有不同千差万别的感受、体验和反应。

而这个时候,做出的体验和反应就是人格所决定的。

人的心在面对外界事物的时候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会判断、分组、作出反应等各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方式,更决定了他面对这件事情的态度。

所以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活的好不好的决定性力量,就是他的人格,这也是我们一再提倡,要抛开自己对于物质的执念,而强调树立人格的重要性。

从一个狭隘和短视的角度去看人生,总觉得物质对人生更重要,所以很多人会放下人格,用各种手段乃至于狡诈阴险的态度去追求名利,但是从长久而又深远的角度去看,真正的影响人生的根本,是人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