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武侠故事结尾不是以男女主角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结束,那它一定算不上圆满,毕竟“主角抱得美人归”才是读者最期望看到的结局,比如《神雕侠侣》中,杨过与小龙女排除万难走到一起的故事就让人感动。
但《天龙八部》却是一部另类作品,在这部以“求而不得”为主题的故事里,读者甚至都不希望主角段誉能够得到圆满的结局,至少不希望他与王语嫣在一起,毕竟在那段感情中,段誉过于卑微,那种不对等的爱,即便勉强在一起,也不会幸福。
那王语嫣最终嫁给了谁?其实这背后或许藏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段誉和王语嫣之间的爱情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不对等的,段誉见面便叫对方“神仙姐姐”,自己则俯身跪倒,哪里有半点大理世子该有的样子?
而在后续的剧情中,王语嫣对段誉也始终是爱答不理,段誉却将“死皮赖脸”四个字诠释到极致,他不愿放过任何一次接近王语嫣的机会,终于在西夏枯井中,王语嫣看透了慕容复的为人,这才转投段誉的怀抱。
其实站在上帝视角的读者都知道,王语嫣对段誉不是纯粹的爱情,更多的是对段誉苦苦追求自己的感动,还有迫于现实的无奈,毕竟此时的她已经没有慕容复可以依靠了。
所以旧版的结局中,段誉是与王语嫣走到一起,他们后来的人生并没有被交代清楚,但以段誉对王语嫣的宠溺来看,王语嫣即便不是皇后,也至少是贵妃。
而新修版则不同,或许是金庸看到了读者的不满,亦或是为了让段誉的结局能与本作“求而不得”的主题呼应上,他安排王语嫣离开了段誉,回到了慕容复身边。
只是王语嫣也未必嫁给了慕容复,因为此时的慕容复已经沦为疯子。
书中只提到这么一句:“段誉等人吃了一惊,隐身树后,向声音来处看去,只见慕容复坐在一座土坟之上,头戴高高的纸冠,神色俨然……坟边垂首站着两个女子,却是王语嫣和阿碧。王语嫣衣衫华丽,两颊轻搽胭脂。阿碧身穿浅绿色衣衫,明艳的脸上颇有凄楚憔悴之色,她从一只篮中取出糖果糕饼,分给众小儿。”
相对于阿碧的“全力配合演出”,王语嫣显得无所适从,她不过是因为离开了段誉,无处可去,才留在了慕容复身边,她未必真的嫁给了慕容复。
而她最后的归宿,或许与一位后起之秀有关,那人便是独孤求败。
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借杨过的视角提到了一位隐于暗处的高手,即“剑魔”独孤求败。
书中提到那位前辈是纵横江湖三十余载而未尝一败,这等战绩,哪怕是当世五绝高手也不曾有过,毕竟被称为天下第一的王重阳都输给过林朝英与斗酒僧,所以这独孤求败的经历着实惊人。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独孤求败的不败战绩是从他十几岁便开始了。
因为他生平所用的第一柄利剑旁就刻着这么一段文字:“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弱冠,即是男子二十岁之前的叫法,要知道后来登场的张无忌,哪怕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练成了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极神功以及圣火令,可他哪里能做到一生不败?他在玄冥二老、周芷若、三渡手中都吃过亏,从这里来看,独孤求败能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做到一生不败,几乎是天方夜谭,但如果他的父母都是绝顶高手,那就有可能了。
而王语嫣就可能是他的母亲,至于他的父亲是谁,不妨从独孤求败的剑招来分析。
独孤九剑说是能破尽天下武功,可它的原理是什么?不能他说能破就能破,总归是要有个说法的,而金庸在《笑傲江湖》中也明确地解释了独孤九剑的原理。
正是在于“有进无退”与“料敌机先”这八个字。
关于“有进无退”,风清扬是这么解释的:“独孤九剑,有进无退!招招都是进攻,攻敌之不得不守,自己当然不用守了。创制这套剑法的独孤求败前辈,名字叫做‘求败’,他老人家毕生想求一败而不可得,这剑法施展出来,天下无敌,又何必守?”
这里强调的是将进攻发挥到极致。
至于“料敌机先”就更好理解了:“‘料敌机先’这四个字,正是这剑法的精要所在,任何人一招之出,必定有若干征兆。他下一刀要砍向你的左臂,眼光定会瞧向你左臂,如果这时他的单刀正在右下方,自然会提起刀来,划个半圆,自上而下地斜向下砍。”
而什么样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懂得“有进无退”与“料敌机先”的孩子?只有王语嫣与虚竹。
虚竹当年所使的那天山折梅手就是一门能够将天下武功化解其中的绝学。
至少天山童姥就这么说过:“这‘天山折梅手’虽只六路,但包含了逍遥派武学的精义,掌法和擒拿手之中,含蕴有剑法、刀法、鞭法、枪法、抓法、斧法等等诸般兵刃的绝招……将来你内功越高,见识越多,天下任何招数武功,都能自行化在这六路折梅手之中。”
而所谓的“料敌机先”,王语嫣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解释过,就是在敌人出招的瞬间,将其看破,继而做出反制之举,她当年就是这么帮慕容复的。
等于说虚竹与王语嫣结合在一起,就完全有条件能够教出独孤求败这么一个强大的孩子。
这也符合新修版的设定,段誉已经看透了王语嫣不过是自己的心魔,而王语嫣也不可能嫁给疯了的慕容复,段誉还有心接济王语嫣,他完全有可能安排王语嫣去投奔自己的义兄虚竹,当年虚竹就将梅兰竹菊与晓蕾献给了他,此时他将王语嫣送去灵鹫宫,也算是还了虚竹的恩情,同时也让王语嫣有了一个不错的归宿,实乃两全其美。
如此一来,一切的细节就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了,可惜金庸没将这段故事写出来,读者也只能自行脑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