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曹魏皇帝为什么都命短(或许跟皇宫石块辐射有关)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9 09:39:10    

好奇比较下历朝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

1、秦朝:36岁

秦始皇 49岁
秦二世 23岁(被杀)
(49+23)/2=36岁

2、西汉:38.5岁

汉高祖 61岁
汉惠帝 22岁
汉文帝 45岁
汉景帝 47岁
汉武帝 69岁
汉昭帝 20岁
汉废帝 33岁(被废)
汉宣帝 42岁
汉元帝 41岁
汉成帝 44岁
汉哀帝 24岁
汉平帝 14岁(被杀)

(61+22+45+47+69+20+33+42+41+44+24+14)/12=38.5岁

3、东汉:28.5岁

光武帝 61岁
汉明帝 47岁
汉章帝 31岁
汉和帝 26岁
汉殇帝 1岁
汉安帝 31岁
汉顺帝 29岁
汉冲帝 2岁
汉质帝 8岁(被杀)
汉桓帝 35岁
汉灵帝 33岁
弘农王 14岁(被废、被杀)
汉献帝 53岁(被废)
(61+47+31+26+1+31+29+2+8+35+33+14+53)/13=28.5岁

4、曹魏:37.8岁

魏文帝曹丕 39岁
魏明帝曹睿 33岁
齐王 42岁(被废)
高贵乡公 19岁(被杀)
陈留王 56岁(被废)
(39+33+42+19+56)/5=37.8岁

5、蜀汉:63岁

昭烈帝 62岁
后主刘禅 64岁
(62+64)/2=63岁

6、东吴:39.5岁

吴大帝孙权 70岁
会稽王 17岁(被废、被杀)
吴景帝 29岁
乌程侯 42岁(被俘)
(70+17+29+42)/4=39.5岁

7、西晋:37.25岁

晋武帝 54岁
晋惠帝 48岁(被杀)
晋怀帝 29岁(被俘、被杀)
晋愍帝 18岁(被俘、被杀)

(54+48+29+18)/4=37.25岁

8、东晋:32.68岁

晋元帝 47岁
晋明帝 26岁
晋成帝 21岁
晋康帝 22岁
晋穆帝 17岁
晋哀帝 24岁
东海王 44岁(被废)
简文帝 52岁
孝武帝 34岁(被杀)
晋安帝 37岁(被杀)
晋恭帝 35岁(被杀)
(47+26+21+22+17+24+44+52+34+37+35)/11=32.68岁

9、刘宋:28.9岁

宋武帝 59岁
宋少帝 18岁(被杀)
宋文帝 46岁(被杀)
宋元帝 27岁(被杀)
孝武帝 34岁
前废帝 17岁(被杀)
宋明帝 33岁
后废帝 14岁(被杀)
宋顺帝 12岁(被废、被杀)
(59+18+46+27+34+17+33+14+12)/9=28.9岁

10、南齐:31.6岁

齐高帝 55岁
齐武帝 53岁
郁林王 21岁(被杀)
海陵王 14岁(被杀)
齐明帝 46岁
东昏侯 18岁(被杀)
齐和帝 14岁(被废、被杀)
(55+53+21+14+46+18+14)/7=31.6岁

11、南梁:48.5岁

梁武帝 85岁(被杀)
简文帝 48岁(被杀)
梁元帝 46岁
梁敬帝 15岁(被杀
(85+48+46+15)/4=48.5岁

12、南陈:44.2岁

陈武帝 56岁
陈文帝 44岁
陈废帝 18岁(被废)
孝宣帝 52岁
陈后主 51岁(被俘)
(56+44+18+52+51)/5=44.2岁

13、北魏:26岁

道武帝 38岁(被杀)
明元帝 31岁
太武帝 44岁(被杀)
南安王 22岁(被杀)
文成帝 25岁
献文帝 22岁(被杀)
孝文帝 32岁
宣武帝 32岁
孝明帝 18岁(被杀)
殇帝 不详,可能不到一岁(被废、被杀)
幼主 2岁(被俘、被杀)
孝庄帝 24岁(被杀)
长广王 23岁(被废、被杀)
节闵帝 34岁(被废、被杀)
安定王 19岁(被杀)
孝武帝 24岁(被杀)
(38+31+44+22+25+22+32+32+18+2+24+23+34+19+24)/15=26岁

14、西魏:31岁

魏文帝 44岁
魏废帝 29岁(被废、被杀)
魏恭帝 20岁(被废、被杀)
(44+29+20)/3=31岁

15、东魏:28岁

孝静帝 28岁(被废、被杀)
28/1=28岁

16、北周:21岁

孝闵帝 15岁(被杀)
周明帝 26岁(被杀)
周武帝 35岁
周宣帝 21岁
周静帝 8岁(被废、被杀)
(15+26+35+21+8)/5=21岁

17、北齐:22岁

文宣帝 30岁
闵悼王 16岁(被废、被杀)
孝昭帝 26岁
武成帝 32岁
惠烈帝(后主) 21岁(被俘、被杀)
幼主 7岁(被俘、被杀)
(30+16+26+32+21+7)/6=22岁

18、隋朝:56岁

隋文帝 63岁(或许被杀)
隋炀帝 49岁(被杀)
(63+49)2=56岁

19、唐朝:44.9岁


唐高祖 65岁(被逼退位)
唐太宗 51岁
唐高宗 55岁
唐中宗 54岁(被废、复位、被杀)
唐睿宗 54岁(被废、复位)
武则天 81岁
唐恭宗(殇帝) 19岁(被废)
唐玄宗 77岁(被逼退位)
唐肃宗 51岁
唐代宗 53岁
唐德宗 63岁
唐顺宗 45岁
唐宪宗 42岁(被杀)
唐穆宗 29岁
唐敬宗 17岁(被杀)
唐文宗 31岁
唐武宗 32岁
唐宣宗 49岁
唐懿宗 40岁
唐僖宗 26岁
唐昭宗 37岁(被杀)
唐哀帝 16岁(被杀)

(65+51+55+54+54+81+19+77+51+53+63+45+42+29+17+31+32+49+40+26+37+16)/22=44.9岁

20、后梁:41.3岁

后梁太祖 60岁(被杀)
后梁废帝 29岁(被杀)
后梁末帝 35岁(自杀)
(60+29+35)/3=41.3岁

21、后唐:42.3岁

后唐庄宗 41岁(被杀)
后唐明宗 57岁
后唐思宗 20岁(被废、被杀)
后唐末帝 51岁(自杀)
(41+57+20+51)/4=42.3岁

22、后晋:50岁

后晋高祖 50岁
后晋出帝 50岁(被俘)
(50+50)/2=50岁

23、后汉:37岁

后汉高祖 53岁
后汉隐帝 21岁(被杀)
(53+21)/2=37岁

24、后周:36岁

后周太祖 50岁
后周世宗 38岁
后周恭帝 20岁(被废、或许被杀)
(50+38+20)/3=36岁

25、北宋:46.4岁

宋太祖 49岁
宋太宗 58岁
宋真宗 54岁
宋仁宗 53岁
宋英宗 35岁
宋神宗 37岁
宋哲宗 23岁
宋徽宗 53岁(被俘)
宋钦宗 56岁(被俘)

(49+58+54+35+37+23+53+56)/9=46.4岁

26、南宋:57.29岁

宋高宗 80岁
宋孝宗 67岁
宋光宗 53岁
宋宁宗 56岁
宋理宗 59岁
宋度宗 34岁
宋恭帝 52岁(被俘)
(80+67+53+56+59+34+52)/7=57.29岁

27、辽朝:47.2岁

辽太祖 54岁
辽太宗 45岁
辽世宗 34岁(被杀)
辽穆宗 38岁(被杀)
辽景宗 34岁
辽圣宗 59岁
辽兴宗 39岁
辽道宗 69岁
天祚帝 53岁(被俘)
(54+45+34+38+34+59+39+69+53)/9=47.2岁

28、金朝:49.8岁

金太祖 55岁
金太宗 60岁
金熙宗 31岁(被杀)
海陵王 39岁(被废、被杀)
金世宗 66岁
金章宗 40岁
卫绍王 60岁(被杀)
金宣宗 61岁
金哀宗 36岁(自杀)
(55+60+31+39+66+40+60+61+36)/9=49.8岁

29、元朝:32.9岁

元世祖 79岁
元成宗 42岁
元武宗 30岁
元仁宗 35岁
元英宗 20岁(被杀)
泰定帝 35岁
天顺帝 8岁(被杀)
元文宗 28岁
元明宗 29岁(被杀)
元宁宗 6岁
元顺帝 50岁
(79+42+30+35+20+35+8+28+29+6+50)/11=32.9岁

30、明朝:41.2岁

明太祖 70岁
明惠宗 25岁(不详)
明成祖 64岁
明仁宗 47岁
明宣宗 37岁
明英宗 37岁(被俘、复位)
明代宗(景帝) 29岁
明宪宗 40岁
明孝宗 35岁
明武宗 30岁
明世宗 60岁
明穆宗 35岁
明神宗 57岁
明光宗 38岁
明熹宗 22岁
明思宗 33岁(自杀)
(70+25+64+47+37+37+29+40+35+30+60+35+57+38+22+33)/16=41.2岁

31、清朝:52.4岁

清太祖 67岁
清太宗 51岁
清世祖 23岁
清圣祖 68岁
清世宗 57岁
清高宗 88岁
清仁宗 60岁
清宣宗 68岁
清文宗 30岁
清穆宗 19岁
清德宗 37岁
溥仪 61岁

(67+51+23+68+57+88+60+68+30+19+37+61)/12=52.4岁

我们排序下历代王朝帝王的平均寿命,结果是:

1、秦朝:36岁

2、西汉:38.5岁

3、东汉:28.5岁

4、曹魏:37.8岁

5、蜀汉:63岁

6、东吴:39.5岁

7、西晋:37.25岁

8、东晋:32.68岁

9、刘宋:28.9岁

10、南齐:31.6岁

11、南梁:48.5岁

12、南陈:44.2岁

13、北魏:26岁

14、西魏:31岁

15、东魏:28岁

16、北周:21岁

17、北齐:22岁

18、隋朝:56岁

19、唐朝:44.9岁

20、后梁:41.3岁

21、后唐:42.3岁

22、后晋:50岁

23、后汉:37岁

24、后周:36岁

25、北宋:46.4岁

26、南宋:57.29岁

27、辽朝:47.2岁

28、金朝:49.8岁

29、元朝:32.9岁

30、明朝:41.2岁

31、清朝:52.4岁

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名如下:

蜀汉、南宋、隋朝、清朝、后晋、金朝、南梁、辽朝、唐朝、南陈、北宋、后唐、后梁、明朝、东吴、西汉、曹魏、西晋、后汉、秦朝、后周、元朝、东晋、南齐、西魏、刘宋、东汉、东魏、北魏、北齐、北周

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的小朝廷或许非正常死亡多,平均寿命最低,这个游牧民族没有什么关系,毕竟辽金清都是长寿的。

为了看得更加清晰,我们只选取皇帝样本较多的朝代,对于一些只有2-3位皇帝的朝代,样本数量太少,略去,先排序如下:

南宋、清朝、金朝、辽朝、唐朝、北宋、明朝、西汉、曹魏、元朝、东晋、东汉、北魏,基本上是这样的顺序。

下面做一个有趣的添加,把这些朝代皇帝平均寿命的排名,加上当时的首都,看看是什么效果。

南宋(杭州)、清朝(北京)、金朝(开封)、辽朝(北京)、唐朝(西安)、北宋(开封)、明朝(南京、北京)、西汉(西安)、曹魏(洛阳)、元朝(北京)、东晋(南京)、东汉(洛阳)、北魏(大同、洛阳)

这一看就看出问题来了。

以明朝平均寿命40岁为界限,前面是长寿组,后面是短命组。

定都杭州的南宋,虽然杭州只是行在,但是可以看出,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杭州风景宜人,皇帝们小日子过得不错,平均寿命最高。

定都北京的清朝和辽朝,身为少数民族,北京的四季分明很适合他们,也比较长寿。

定都西安的唐朝、定都开封的北宋和后期的金朝,以及定都南京的明朝前期也都较为长寿。

然后就是短命组了,朝代超过5位皇帝的列入统计(秦朝隋朝等只有2位皇帝的样本太少不统计),平均寿命低于40岁的为短命组。

西汉(西安)、曹魏(洛阳)、元朝(北京)、东晋(南京)、东汉(洛阳)、北魏(大同、洛阳)

出现了一次西安、一次北京、一次南京、一次大同、三次洛阳。

其中,西汉皇帝的平均寿命其实也算高了,接近40,而且身为同一个皇族,西汉皇帝平均寿命居然比东汉皇帝平均寿命整整高了十岁!

所以,真正短命的朝代,其实只有曹魏(洛阳)、元朝(北京)、东晋(南京)、东汉(洛阳)、北魏(大同、洛阳)这五个而已。其中元朝中期大量皇帝非正常死亡、东晋所处的乱世也有大量帝王非正常死亡,唯一不正常的就是洛阳首都的朝代,大量皇帝寿命低,这很不正常。

我们看出,短命组的首都中,洛阳出现频率最高,五个中有三个都是洛阳为首都的朝代,而且以洛阳定都的王朝,基本上皇帝的平均寿命的很短,以东汉和北魏为代表。

莫非这是一种洛阳诅咒?这是为什么呢?

有专家专门研究这种现象,有人指出,这和洛阳宫殿当时用的石块有很大的关系。

洛阳皇宫大多开采于伊水、洛水河畔的石块建筑而成,这种石块可能含有极强的辐射。

因为洛阳南面的栾川县是世界钼都,矿产开采过程中会有超标的放射性矿物,导致洛阳周边石材存在的放射性问题。



放射性物质本来就对婴儿最严重,在洛阳宫中长大的皇帝,基本都是早夭的,不只是曹魏,东汉,北魏都是如此。

长期住在皇宫里的人会因为石块辐射影响健康,这恐怕是定都洛阳王朝皇帝大多短命的原因。

东汉一共十三个皇帝除去夭折被害的四个剩下只有光武帝刘秀、汉献帝刘协和勉强正常的汉明帝刘庄,剩下的六个都是三十岁左右,光武帝刘秀时期,洛阳皇宫还没建成,汉明帝刘庄中期建成了洛阳皇宫,所以他们还算长寿,此后东汉皇室不仅不长寿,而且像受了某种诅咒一样,大量的婴儿夭折,导致儿皇帝辈出,极大地影响了东汉王朝的命数。

如果说洛阳皇宫石块有辐射这说法是真的,东汉中期这几个皇帝短命就好解释了,常年待在宫里,不管怎么样也出不去,也就只能导致天天被辐射一直到死。

唯一例外的是汉献帝,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反而给了他走出洛阳皇城的机会,从小颠沛流离,被董卓带到了长安,被曹操劫持到许昌,等到中年才回到洛阳,所以幸运地躲避了洛阳宫殿的辐射,活到了很长的时间。

这也就能解释两个问题了:

1、为何刘秀是刘邦的后裔,东汉皇室平均寿命却比西汉皇室少了整整十岁,儿皇帝辈出。

2、为何同样短命的东汉王朝皇帝中,汉献帝能够例外地长寿?

应该是和洛阳皇宫宫殿石块辐射有关,换言之,东汉皇室不是天生命短,而是被辐射活活害死的。

到了曹魏时代,曹魏皇室修缮了东汉的皇宫,又住了进去,特别是魏明帝曹睿,大兴土木,大量开采洛阳附近的石块建造宫室,所以身强力壮的曹睿只活了33岁就死亡了。

一般来说,帝王中如果没有活到40岁的帝王,尤其是文武双全的帝王,往往死于非命,比如周武帝宇文邕,能征善战,亲自领兵灭亡北齐,却在北上征服突厥的途中突然暴毙,年仅36岁,史书没有记载宇文邕患了什么病,直到近十年,西安考古挖掘宇文邕墓室,检测其骸骨发现,砷超标,原来宇文邕长期压抑在权臣宇文护淫威下,长期服食丹药,造成了砷慢性中毒,导致壮年死去。

那么魏明帝曹睿史书也没有记载是什么病而死,正值壮年的他可能是受到了极强的石块辐射而死。

北魏王朝在定都大同的时候,大量帝王被杀,看不出正常寿命,但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又住进了曹魏当年建造的宫室,北魏皇城的布局和曹魏皇城几乎一样,应该是在曹魏皇宫的基础上修缮而成,毕竟以当时北魏游牧王朝的能力,应该无法建造大规模的宫室。

同样是叫魏,两个魏在洛阳发生了时空的交叠。同时也带来了命运的诅咒。北魏南迁后的孝文帝和宣武帝都是身在壮年的32岁死去,此后北魏皇帝基本上都死于非命,但是皇室也基本上都是短命的。

所以有理由相信,东汉-曹魏-北魏皇室的短命应该和洛阳皇宫石块的辐射有关。

这里也可以看出,其实东汉时期,风水堪舆学说还远没有成熟,著名的风水鼻祖郭璞还需要300年才出生,所以在风水上屡屡出错,东汉洛阳城选择在辐射石块区就是一个错误,当然了,古人没这样的认识。

不过刘秀原陵风水也是不好,屡屡被淹,刘秀的陵址在北邙山下、黄河河边,并远远高于黄河河面的,只不过,两千年来,黄河多次易道,淹没良田农舍无数,刘秀陵多次陷于烂泥滩,遭到了破坏。

所以说,葬于北邙,是让你葬在山上,不是山脚下,山脚下肯定被淹。

同样的,北邙适合安葬,洛阳住着肯定有这些诅咒,就有了石块的问题,这些都是姑妄听之了。

那么有人有疑点了,中间的西晋呢?西晋的晋武帝一直住在洛阳,活了54岁,怎么解释呢?

这里有个小故事,说的是晋武帝骄奢淫逸,总是驾驶着羊车在皇宫里转悠,停在哪个美人家门前就进去宠信这个美人,这是晋武帝众多奢靡故事中的一个。

然后说,美人们为了吸引羊车的羊,纷纷在家门口撒上盐,这样羊就会停下来了。

这个故事赫然记载于正史,《晋书·后妃传· 胡贵嫔传》:“(武)帝多内宠,平吴之后复纳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

不过有一个疑问,晋书是唐朝房玄龄所修,采用了大量的魏晋笔记,此时距离西晋已经很远了,很多历史真相或许未必是这样的。这个故事有明显的疑点,那就是,为什么皇帝要乘坐羊车?羊比较瘦弱,根本拉不动车,更载不动成年人,司马炎一个成年人,坐在羊车里面,慢悠悠地羊根本拉不动他,他是找罪受吗?你觉得可能吗?所以,自古都是马车或者牛车较多,从来没人乘坐过羊车,所以这故事应该是假的。

但是故事不可能空穴来风,应该有原型。

我觉得,这个故事应该是这样的,当时有高人向晋武帝进谏,建议在皇宫撒上盐,后来人们纷纷撒上了盐,羊爱吃盐,所以人们豢养羊作为宠物,四处寻找盐吃,人们就把羊拴在车上,所以当时皇宫应该有不少羊车。晋武帝司马炎觉得新奇,好奇地坐上了羊车,感受一下这种新奇的玩意儿。史官记录:皇帝坐上了羊车,羊车的羊吃了盐。等到几百年后,人们看到起居注,就编造了这个晋武帝乘坐羊车巡幸的故事。

那么,为什么要撒盐呢?应该是有高人发现了洛阳宫殿石块有辐射,建议撒盐降低辐射,所以因此,晋武帝时期,辐射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晋武帝因而长寿,等到几百年后,洛阳宫室都坍圮了,这个时候北魏又住了进来,辐射又重新恢复。

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唐朝的武则天也定都洛阳,武则天一点也不短命,而且还是最长寿的帝王之一,武则天活了81岁啊,她没受到辐射的影响吗?

这是因为汉魏洛阳城和隋唐洛阳城并不在一个地方。

汉魏洛阳城在这里。

等到隋炀帝重新营造东都,修建的洛阳城是隋唐洛阳城。

大家可以看出,隋唐洛阳城在汉魏洛阳城的西边,或许避开了有辐射石头的开采,所以隋唐洛阳城反而没事。

汉魏洛阳城宫殿用的石块有辐射,但是隋唐洛阳城的宫殿就没有了,所以唐朝皇帝没有因此被影响,这还得感谢隋炀帝,除了大运河,东都洛阳城算是隋炀帝的又一个功劳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