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往来,是中国式社交的常态,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往往是在相互馈赠、迎来送往的过程中慢慢建立,所以古人一直有“人情大于礼法”的思想,即使到了现代,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生活在一个“人情社会”。
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生活中有很多需要送礼的场景,比如传统的一些节日,要给长辈送礼,亲戚之间的婚丧寿庆,也需要人情往来;
那么在人际交往的时候,送礼也很常见,比如受人帮助以后,用送礼来表达谢意;还有求人办事,或者想要结识某人拉近关系,都可以用送礼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
其实送礼这件事儿,很有学问,如果送得好,当然能事半功倍,但送得不好,送了也等于白送,那,什么样的礼,最值得送呢?
第一种是,是雪中送炭的礼。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生活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送礼,都属于锦上添花的礼,而且绝大部分是以庆祝为目的。
当然这种锦上添花的礼,也不是说毫无意义,至少在普通的社交场景下,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更多的互动交往。
关于送礼,还流传这样一个段子,说收礼物的人,不一定能记住送礼的人,但一定记得没有送礼的人,所以很多时候,送礼也是出于迫不得已,比如说领导生日,大家都送,唯独你不送,就显得不合适,所以锦上添花的礼最为常见。
而雪中送炭的礼,相对就要少很多很多,俗话说“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人性的世俗,往往偏向于短期利益和功利目的,宁可锦上添花,也不愿雪中送炭。
因为雪中送炭没有看得见的短期利益,只有真心愿意付出帮助的人,才会主动给更困难的人送礼。
但是,雪中送炭的礼,往往更有价值和意义,它的分量,在收礼者的心中甚至不能用一句“礼轻情意重”来形容,因为它更能感动和温暖别人,形成真正的情义价值,当对方摆脱困境以后,一定会铭记并感谢当时雪中送炭的那些人。
当然,雪中送炭,并不是非得有以图后报的目的,在你伸出援手的那一刻,实际上已经收获到助人的快乐,同时,还会收获到一个真心实意对你感恩的朋友。
第二种值得送的,是送“冷庙烧香”的礼。人情社会,其实很现实,越是有场面有地位,大家越喜欢凑热闹,越是门庭冷落,越是无人问津。
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是一个非常善于交际的人,他很喜欢用送礼的方式来结交各种人脉资源。
作为一个商人,难免要和官场中人接触,普通的生意人,通常只会给对自己有直接利害影响的官员送礼,而胡雪岩不一样,他喜欢冷庙烧香。
比如当时有个叫王有龄的底层官吏,因为无权无势,几乎没有商人会把他放在眼里,但胡雪岩却时不时往王有龄府上跑,每次都会带一些比较值钱的礼物,对王有龄当时拮据的生活,有很大帮助。
后来,王有龄官运亨通、青云直上,自然倾尽全力、涌泉相报,这才造就了胡雪岩“红顶商人”的传奇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