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张渚镇旅游景点(江苏宜兴6个国字号传统村落)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6 10:23:13    

江苏,无锡,宜兴。

太湖西岸鱼米之乡,古称阳羡,苏东坡“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诗句,让这里风光天下闻名。这里更是中国著名陶都,宜兴紫砂名闻天下。

一起来看看宜兴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6大古村落,你去过几个?


1 宜兴市张渚镇祝陵村


位于苏浙皖交界的宜南山区,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村域范围内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善卷洞风景区。宜兴著名十景之一“国山烟寺”坐落其间、“江南第一碑”一国山碑矗立在离墨山巅。

祝陵古村,村名源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至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

江苏省文保单位玉带桥尤其值得一看。逶迤曲折的祝陵河从村中流过,古桥横跨其上,风光秀丽。这里李蠙捐玉带建造玉带桥、 苏东坡捐玉带助修玉带桥、 刘伯温捐锦袍募建锦袍桥的故事, 至今流传民间。

村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国山碑、国家一级文物新四军保护两洞通告、还有全省唯一保留至今的新四军墙头标语。村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祝文化传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观蝶节。

2 宜兴市徐舍镇芳庄村

芳庄位于宜城西约29千米处,是典型的河网交错的江南水乡,东晋时期就有《芳溪八景诗》及部分遗址遗存。

相传在宋朝时,安徽有个叫迂世公的来此居住,看到溪河环村,地形成方,便称“方溪”,俗名“方盆”。至明朝时,因村庄的规模在周围一带最大,故改“方溪”为“方庄”,后在沿用中改为“芳庄”,并沿袭至今。 芳庄文化底蕴丰厚,有着媲美荆溪十景的“芳溪十景”,村内多处历史文化古迹透露着历史的繁华和时代的变迁。

古村落的芳西水码头,始建于明代,长10.6米,斜坡长4.5米,是宜兴最大的乡村河埠,为古代专为官船靠岸所用。

省级文保单位福田桥,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重建。福田桥为单孔石拱桥,用青石和花岗石混砌。桥长34.6米,中宽3.95米,东堍宽4.55米,西堍宽4.3米。桥孔净跨7.60米,矢高4.90米。

另外古村落还有吴泽桥、柳堤遗址、老街、东园照慧光寺、城隍庙等文物古迹。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小热昏和梨膏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江南羊肉烹饪技术)。

3 宜兴市周铁镇洋溪村

洋溪村位于周铁镇南部,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内洋溪老街、洋溪桥值得寻访。洋溪老街由一条主街和一条不长的后街组成。主街的东头称广华门,有砖砌的门楼,门洞上方呈券拱形,俗称“圆门头”门外有一座古庙,人称“周王庙”。

洋溪是个古老的码头,当年从徽州、寿昌下来的船都要在此停靠,莲花、淳安富文一带的山货也在此汇集,所以洋溪老街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

这里毗邻太湖,洋溪港、旧渎港、黄柑港、龙渎港东西向穿村而过,水路交通便捷。洋溪村地处太湖渎区,当地独特的“夜潮地”特别适宜蔬菜种植,渎上百合,大白菜,洋溪萝卜名扬四方。

4 宜兴市太华镇胥锦村

胥锦村位于宜兴市太华镇东南侧,坐落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

该村原名胥井村,村名来历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与伍子胥有关的故事在当地流传。

村内红色印迹鲜明,是宜兴首个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的村庄。这里是抗日战争后期苏浙皖边区的革命根据地,属于新四军在华中开辟的8个战略区之一,胥锦村有“红色太华山,苏南小延安”的美誉。

如今,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格外引人关注。它是为了纪念新四军在苏南地区与日本军队的抗争故事而建。

村落里有新四军在胥锦创办的三洲实业中学旧址等多处遗址遗迹,也值得一看。另外胥锦村十番锣鼓被列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 宜兴市丁蜀镇三洞桥村

三洞桥村位于丁蜀镇莲花荡畔,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

全村以陶瓷产业为主,涉及陶瓷、建材、耐火等行业,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墅古龙窑,创烧于明代,延烧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保存完好,是江苏省目前仍以传统方法烧制陶瓷品的唯一一座活龙窑,宜兴龙窑烧制技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坐落在村庄里的古龙窑远观,只见一排黑色瓦檐 随着高坡蜿蜒而上 瓦檐下是垒起的黄土坡,雄伟美观。前墅龙窑通长43.4米,窑身外壁宽约3米,内壁底部宽约2.3米,高约1.55米。窑身左右投柴孔(俗称鳞眼洞)42对。西侧设装窑用壶口(窑门)5个。燃料主要为煤、松、竹枝等。


6 宜兴市新庄街道茭渎村

茭渎古村落,位于新庄街道,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这里老街古韵悠悠,有着别样悠闲的太湖西岸柔软时光。


整条茭渎老街呈徽式江南风格,白墙黑瓦,花窗格棂。老街呈南北走向,长度不足百米,最宽的地方约三米,老街换了新颜,但是还可看到它旧时的风貌,两旁连体的房屋错落有致,各自开设了店铺。

老街上的店面大多为两层的老式楼,楼下店铺,楼上居住。据史料记载,茭渎老街形成集市最晚是在明代。旧时,茭渎老街有齐全的物品,南北商货,布匹,小吃,街上应有尽有。

茭渎自古以来水陆交通便捷,这里曾是太湖西岸出名的水码头,屋檐、花窗、青石板,见证过茭渎的百年繁华。

街市依着水码头建起来的,灵动的水盘活了当地的经济,茭渎老街青石板铺就的街面,一直延伸到大条石垒成的河埠边,记忆着水乡独有的古韵。

相关文章